比干怎么死的

数千年来,中国文人有一个风骨,就是敢于“谏”,方式可以婉转迂回、也可以直截了当、乃至可以骂谏,目的都是为了劝说君王。所谓忠言逆耳,因此“谏”的时候就存在生命危险,历史上因“谏”而死之人数不胜数,但其中最早的、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比干。据《殷本纪》记载,纣王荒淫无度暴虐天下,微子、箕子、祖伊等先后劝谏,但纣王不听劝告,比干说“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”,于是冒死直谏,这激起了纣王的怒火,他说“吾闻圣人心有

被纣王逼死,自己切腹取心而亡

数千年来,中国文人有一个风骨,就是敢于“谏”,方式可以婉转迂回、也可以直截了当、乃至可以骂谏,目的都是为了劝说君王。所谓忠言逆耳,因此“谏”的时候就存在生命危险,历史上因“谏”而死之人数不胜数,但其中最早的、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比干。

据《殷本纪》记载,纣王荒淫无度暴虐天下,微子、箕子、祖伊等先后劝谏,但纣王不听劝告,比干说“为人臣者,不得不以死争”,于是冒死直谏,这激起了纣王的怒火,他说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”,就将比干杀了,观看其心脏。因此一般认为比干是“因谏而死”,死得伟大死得壮烈,由于这一事件,比干得到敢于直谏与千古忠臣的美名,青史流传,成为后世的楷模。

然而,史书还有当时臣子直谏纣王的记载,语言之激烈犹如海瑞直谏嘉靖说“嘉靖嘉靖,家家(穷得)干净”。大臣祖伊说“呜呼!乃罪多,参在上,乃能责命于天”,纣王你的罪过太多,又高高在上,还能指望上天保佑你吗?还有“今我民罔弗欲丧,曰:‘天曷不降威’,大命不挚,今王其如台?”百姓没有不希望你灭亡的,都在呼喊“老天怎么不显灵呀”,如今老天惩罚没有降下来,你准备怎么办?像祖伊这样谴责加诅咒的直谏力度,基本上古今罕见,乃至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比干直谏的力度不太可能超过祖伊的。既然如此,为何纣王不杀更“嚣张”的祖伊却残忍地杀了比干?难道比干言辞真的是比祖伊还要激烈?

比干怎么死的

商朝晚年,虽说纣王在军事上还取得了不少胜利,尤其在攻打东方夷人部族时俘获无数,但由于天灾不断与纣王谎言无道,导致民生凋敝,百姓水深火热,诸侯离心离德,与之对应的是周人部落实力越来越强,对商王朝造成了严重威胁。

于是,微子(纣王哥哥)劝说纣王改过自新,在遭到拒绝后,曾去找箕子与比干商量,探讨何去何从。箕子认为不如逃离,他还劝说微子也离开朝歌,后来箕子离开,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政权。但当时比干一言不发,从他劝谏纣王的行为来看,他是主张留下了。尤为微妙的是,比干包容了箕子的“逃兵”行为,并未加以谴责,因此可见比干为人宽容、有涵养,而非一个脾气暴躁、语言偏激之人,否则必然要与箕子争论。由此不难得到一个推论,比干向纣王“谏”时,言辞不会过于激烈,力度更不可能超过祖伊。

既然如此,为何纣王能容忍大臣祖伊,却不能容忍叔叔比干呢?其实,纣王说的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信有诸乎”这一句话已经揭开了真相。

比干怎么死的

一般来说,领导有四种:庸才却能容人,庸才不能容人,干才却能容人,干才不能容人。其中,庸才与干才是相对于大臣的,有时大臣越能干就越显君王平庸,有时大臣越平庸就越显君王能干。

以《殷本纪》记载来看,纣王属于“干才但不能容人”的类型,自以为是犹如后世的项羽,司马迁介绍纣王时说“帝纣资辨捷疾,闻见甚敏;材力过人,手格猛兽;知足以距谏,言足以饰非,矜人臣以能,高天下以声,以为皆出己之下”,前一句说的是纣王文武双全,后一段话却是说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,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,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,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,认为天下人都比不上他,纣王狂妄自大可见一斑,自然也就很难容忍臣子比他智慧、名声比他高了,因此纣王是一位嫉贤妒能的君主。

纣王对比干说:“吾闻圣人心有七窍,信有诸乎?”因此,比干在当时应该有“圣人”之称,在河南卫辉流传了很多比干爱国为民的传说,也可以佐证比干在当时应该具有非常高、非常好的名声。毫无疑问,比干名声越高,纣王越不高兴,当比干有“圣人”之称时,估计纣王已经怒火中烧了,连他都没有“圣人”之称,而臣子却有“圣人”之称,是可忍孰不可忍!

对于纣王的心理,比干肯定比较了解,所以一直不愿做出头,不给纣王抓住杀他的机会,但随着局势变化,国势危如累卵,大臣或逃或叛,商朝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时,比干抛弃个人生死向纣王直谏,或许是正好是一次除掉比干的机会,或许又兼有国将不国下的恼羞成怒,于是纣王就将比干给杀了,满足其“矜人臣以能,高天下以声,以为皆出己之下”的虚荣心。

比干怎么死的

纣王对“圣人”之称的嫉妒,是他杀比干的关键原因,而不是无聊地想看一看七窍玲珑心,不杀直谏力度更大的祖伊,是因为祖伊没什么太高的名望,之所以这么判断,还有一条历史可以给予佐证。

当时,商朝以西伯昌(姬昌,后来的周文王)、九侯、鄂侯为三公,纣王杀了九侯、鄂侯后,“西伯昌闻之,窃叹”,姬昌暗地里发了几句牢骚,这肯定不是什么罪过,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,崇侯虎知道后告诉了纣王,然后纣王就将姬昌囚禁在了“羑(yǒu)里”。如果以正常逻辑来看,纣王明显过于敏感了,但如果以《史记正义》引用的东汉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中的记载来看,那么就符合纣王的性格逻辑了。

纣王囚禁姬昌前,长子伯邑考已在商都做人质,职务是为商纣王驾车。纣王囚禁姬昌后,就将伯邑考烹杀,做成肉羹送给姬昌时说“圣人当不食其子羹”,即真正的圣人不会吃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,但姬昌却忍痛吃下了,于是纣王说“谁谓西伯圣者?食其子羹尚不知也”,然后就释放了姬昌。这一记载还是比较可信的,因为《殷本纪》中纣王“见礼眼开”地放了姬昌,与之前对他的“高天下以声,以为皆出己之下”等评价不太符合纣王性格逻辑,相反《帝王世纪》中的记载无疑更符合纣王性格。

也就是说,当时姬昌有“圣人”之称,这让纣王非常不爽,于是找了一个理由将他囚禁,然后用姬昌吃不吃伯邑考的肉羹来衡量他是不是圣人,结果是姬昌吃了,纣王由此认为姬昌不是圣人,而周国又是一个实力较强的诸侯,不能轻易挑起战争,于是就将姬昌放了。当然,糖衣炮弹与姬昌吃下儿子肉羹可能都发生过,但纣王释放姬昌的关键原因应该是后者,糖衣炮弹只起到润滑剂作用。

比干怎么死的

总之,纣王杀比干的深层次原因,不是比干犯颜直谏,也不是他充满恶意地想看一看“圣人的七窍玲珑心”,而是比干“名高震主”,与比干一样的是姬昌,不过姬昌通过食子来自污名声,由此逃过了一劫。

不过,尽管比干因圣人之名而死,但他的死也成就了他的圣人之名,刻下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,至今美名流传。至于姬昌,如果不是周国灭了商朝,成为最终的胜利者,估计“食子”一事会让他在历史上留下极其丑陋的形象。

参考资料:《史记》、《帝王世纪》等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afuwuba@qq.com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ryalawyer.com/post/304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12月3日 下午8:50
下一篇 2021年12月13日 下午9:10

相关推荐

  • 三国吕蒙怎么死的

    吕蒙跟关羽一样,死在了自己的巅峰期。我们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朋友都知道,里面讲述的吕蒙死于关羽魂魄附体,在孙权为吕蒙准备的庆功宴上,吕蒙突然神情失常,大声吼道“我生不能啖汝之肉,死当追吕贼之魂,我乃汉寿亭侯关云长也。”话音刚落,只见吕蒙七窍流血倒地而亡。对于这个说话,大家也不必太过认真,毕竟演义不是历史,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写,似乎是为了更加突出关羽的形象,也就是“生当为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但对于吕蒙的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
  • 嘉庆怎么死的

    嘉庆皇帝一辈子过的非常憋屈,错过了大清王朝最好的盛世,接手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、内忧外患的烂摊子,颙琰生于1760年,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,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,他被秘密立储,公元1796年,乾隆禅位,嘉庆皇帝登基,然而在此后三四年中,嘉庆皇帝仍然受乾隆的控制,乾隆虽然禅位,但是对权力的欲望没有丝毫的削减。在禅位授印之时,迟迟不肯将大印交给嘉庆皇帝,幸亏左右大臣们委婉劝说,乾隆皇帝这才恋恋不舍的将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
  • 兖王和邕王的历史原型是谁?宋仁宗最后把皇位传给了谁?

    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的故事设定在宋朝,但是习惯于清宫斗剧的人可能对宋朝的皇帝不是很了解,也不知道宋朝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事件,剧中皇帝没有儿子,但是又不能不立储君,只能两个人选...

    2022年9月8日
    0
  • 曾国藩的后代有哪些,现在曾国藩后人现在何在呢?

    曾国藩与李鸿章、张之洞、左宗棠四人并称为“晚清四大名臣”。 在《清史稿》三百一十六篇列传目录中,单独作传的仅仅四人,而曾国藩正是这四人之首。 《清史稿》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十分之高,称...

    2021年12月27日
    0
  • 孙二娘怎么死的

    水浒传母夜叉孙二娘是怎么死的?水浒传孙二娘的结局是什么?孙二娘简介: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《水浒传》中的人物,菜园子张青的妻子,外号母夜叉。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。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,险遭孙二娘的毒手。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,张青求饶,武松遂与张青、孙二娘夫妇相识,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,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,迎来送往,打探消息,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
  • 斛珠夫人的男主是真太监吗

    《斛珠夫人》方诸是太监。 看过《斛珠夫人》原作的读者都知道,这部小说虽然是以“斛珠夫人”命名,但是其故事线并非单纯的只是描写“斛珠夫人”这个人物而已,而是更多的描写了“夜海市(斛珠...

    2021年12月27日
    0
  • 渭水之战,唐太宗达成渭水之盟的经过,唐太宗是如何洗刷渭水之耻的

    渭水之战,即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,是指唐王朝玄武门之变后,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爵颉利、突利二汗之间的结盟。 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内战分裂严重,突厥趁机壮大。东突厥极端强盛,“控...

    2022年9月8日
    0
  • 光绪怎么死的

    要说清朝最悲情的皇帝,那么非光绪莫属。在其4岁时,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,从此开启了悲催、悲情的一生。4岁进宫的光绪十分害怕慈禧太后,慈禧太后对其十分严厉,动不动就又打又骂。以至于光绪亲政后对慈禧太后都是怕到极点,全身都不自主哆嗦,而且光绪一直管慈禧叫皇爸爸。自从当皇帝开始就一直是个傀儡,亲政后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戊戌变法,企图变法图强,结果被慈禧太后政变,杀了戊戌六君子。光绪皇帝从此被关在瀛台,过着囚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
  • 无名怎么死的

    看过《风云》漫画的小伙伴都知道,龙儿是剑圣转世,不仅拥有极高的剑道天赋,更是积累了三世的剑道感悟,《风云》漫画第三部中,龙儿不仅悟出了友情天地剑二十三和灭天绝地剑二十三,更是练成了号称连六道轮回都能毁灭的六灭剑二十三,后期的他绝对是整个《风云》系列的最强者,就连最终BOSS连城志都自叹不如,然而令人不解的是,龙儿明明强于连城志,但是最后却死在了连城志手上,而他之所以会死跟无名以及风云这三个人有着脱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
  • 尉迟恭怎么死的

    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,在众多功臣中,他最为看重武将,莫过于尉迟恭。虽然李靖等人的功勋不在尉迟恭之下,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位之争时,李靖等人选择了中立,而尉迟恭则坚定的支持秦王。所以,若说李世民更信任的人,除了房、杜和长孙无忌等文臣,武将就数尉迟恭了。尉迟恭作为大功臣,晚年善终,非常难得,一方面是李世民仁厚,另一方面也是他忽然明白怎么样做一个功臣。尉迟恭曾喝醉打人,李世民警告他12个字,尉迟恭从此1

    2021年12月3日
    0